在她这篇《自述》短文刊出以后,又过了两年,她为了求得在艺事上的更大进步,经韩佩亭先生介绍、得到王瑶卿先生的首肯,又拜梅兰芳先生为师。从那以后,她潜心学习、钻研梅派表演艺术。在梅先生的教导下她的演唱艺术突飞猛进,在京剧舞台竟负盛名红极一时。被誉为"王门弟子、梅派传人""梅派标准青衣"。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从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和演戏的漫长道路,清楚地告诉我们:她早年的决心和她多年的实际行动是完全一致的,她不仅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,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,以至今天成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她在京剧表演艺术上,始终苦学苦练锲而不舍,才取得今天的功成名就。古人云:"文如其人,书如其人",我以为小鸾女士则是戏如其人。她的人品和戏品是统一的,她始终把戏曲表演艺术,当作一项对社会负有"劝善惩恶",负有教育人类责任的崇高事业来看待,所以她50多年来从来没有演过一出坏戏。特别是在日伪统治时期,京剧舞台一度风行《大劈棺》《纺棉花》一类色情庸俗低级的坏戏,当时小鸾女士始终遵循王瑶卿老先生"王家门的弟子不准演《纺棉花》"的公开郑重声明,不演这类剧目,特别是她拜梅兰芳先生为师以后,曾两次去上海演出,有不少坤伶争演这类戏,独小鸾不演。《上海捷报》曾以《行矣梁小鸾》为题,对她评价说:梁小鸾此番南来出演于更新舞台,在众坤伶竞以《纺棉花》《大劈棺》赚大钱的日子,她独自不劈不纺,所以得到一般真有周郎癖者的同情,也得到评剧家们的钦佩,就是她的老师梅兰芳,也因此而非常嘉许她。她始终演唱传统剧目和王、梅两派剧目。她在演出时,不仅能完整地继承王、梅两位大师的表演风格和技巧,而且能够以自己的思想感情,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塑造人物,借以加强艺术感染力,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新的精神面貌。我仅就我看过她演的《玉堂春》这出传统戏来谈。她在唱、念、做各方面,就与那些流行世俗的表演大不相同。

这出戏是一出唱工戏,故事情节,人物关系,苏三的性格、遭遇和内心活动等等,都要通过唱、做来表达出来,既要叙事又要抒情,正因为这样,有的演员常常是只重唱,不见人物,还有的演员在台上眉飞目挑,忸怩作态,故作娇羞,嗲声嗲气,俗不可耐。而小弯在演唱时,唱腔固然宗梅,更突出的是从基调上掌握住这是一桩"冤案",而不是"花案",重要的是要通过演唱把苏三这个正直、善良、对爱情忠贞不渝,却又遭陷蒙冤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,唤起观众的同情。小鸾紧紧抓住这一重点,在刚一出场唱"来至都察院……"几句散板时,由低而高,层层迭起,幽柔婉转,再映衬那哀怨凄楚、紧张害怕的神态,把唱、做感情融为一体,就把观众的全神引入到戏里。当苏三被带进大堂跪下,堂上问她:"有无诉状?"甚至要对她动刑时,她那大段念白一字一字、清清楚楚,似哭似诉,很有感情,特别是:"哎呀!大人哪!"那个叫头,念得凄厉动人,把苏三满腹冤屈倾泻而出,催人泪下。随后的导板、慢板、原板、流水,她都紧紧把握住苏三在受审中、始终盼望着九死一生能得到平冤昭雪的心情,步步深入。直到堂上问起苏三在妓院时与王金龙的旧情,她唱到"是那王公子"那句时,并不像有些女演员那样娇羞忸怩,而是脸上露出一种非常痛苦而又羞涩,又不能不回答的神态。从唱流水板开始,进入苏三痛诉冤情的正题,愈唱愈紧,闪转腾挪,如珠走盘,唱腔充溢着苏三的愤、气、怒、冤。最后起身撤步到上场门一边,当走出都察院,在堂口偷看堂上都天大人,终于看出上面坐的都天大人,竟是自己朝思暮想、为他吃尽苦头的王金龙时,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,几句快板把剧情推向高潮。当唱到"慢说不认得王公子,黄沙盖脸认也认得清"这两句时,把苏三珍视爱情的满腔冤屈的情感一泻而出。使观众对苏三的遭遇以及未来的结局寄以深切的同情和关注。小鸾女士这种精心塑造人物的精神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此外,我还看过她与谭富英合演的《四郎探母》《红鬃烈马》等传统剧目,她所演的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,楚楚动人,神采奕奕。特别是她天赋一条宽亮甜润的嗓子和雍容秀丽的扮相,以及细腻传神的表演,颇具乃师梅兰芳先生的风范,为后学留下诸多宝贵财富。

日伪统治时期,百业凋零、民不聊生,各戏班在营业普遍衰落的困境下,纷纷举办合作戏,以新奇来争取营业的好转。此时翁偶虹先生在开明戏院举办了一场"旗装大会",所有剧目的主旦角都是旗装。我记得剧目有《幽界关》《探亲家》《八郎坐宫》《梅玉配》,大轴戏是《畅春园》(即杨香武盗九龙杯)。在康熙皇帝出场时,由六位梳着"两把头"、手摇纱团扇的妃子陪上,在康熙饮酒欣赏《八骏图》时,六位妃子献歌舞。这六位妃子由梁小鸾、李玉芝、白玉薇、张玉英、李金鸿、谷玉兰扮演,李世璋扮演康熙,高德仲扮演杨香武。这台戏颇具特色,引起观众很大兴趣,轰动一时。后来翁老应同业的要求又独出心裁办了一场"九腔展览"。所谓"九腔"是京剧里所唱的云苏调、山歌调、柳枝腔、银纽丝、南锣腔、滩黄调、高拨子、昆曲、二黄。这台别开生面的戏,是在长安戏院上演的,剧目和演员是: 梁小鸾、迟世恭、王泉奎合演二黄《二进宫》;萧长华主演滩黄调《荡湖船》;王金璐主演昆曲《林冲夜奔》和高拨子《徐策跑城》;李金鸿主演山歌调《小放牛》;慈少泉、贾多才合演南锣《打面缸》;周金莲、詹世辅合演柳枝腔《小上坟》,周金莲还加演一出银纽丝《探亲家》;谷玉兰等合演云苏调《锯大缸》。

其实这些剧目并不新奇,只是"九腔展览"这台戏的名称新颖别致,大部分演员是名角,其中不少是翁老在中华戏校的学生。我有幸应翁老之邀观摩了这场戏。小鸾女士在《二进宫》中扮演的李艳妃这个角色,扮相雍容华贵,举止端庄大方。在大段二黄慢板唱工方面,节奏平稳自如,恰当地抒发了人物情感,唱、做紧密和谐,使人物性格更加深沉。(未完待续)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