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白蛇传》的故事在京剧舞台上演了几十年,但只有1948年田汉才将当时已有的折子戏加以整理,删去《盗库银》,突出了主题,成为田汉本人戏曲创作改编的杰作(另外就是《谢瑶环》了),现在各剧团演出的,都是这个版本。

刘秀荣:全本田汉新版的《白蛇传》是由50年代初的中国戏曲学校首演的,第一个白素贞便是刘秀荣,她本人因此戏而大红特红。刘秀荣的武功底子很好,是很优秀的花衫演员,唱工基本上还是王(瑶卿)派。在《断桥》里说服许官人是先导板,再转一句慢板,然后才是原板,似乎有“缓冲”的作用。(这一运用在她的其他戏中也很多,如《破洪州》、《虹霓关》等都可以发现)

杜近芳:不是最早的,但却是最有名的。因为不但杜本人嗓子好,还有名小生叶盛兰增色,又有胡琴大师李门烘云托月,不红实在也难。杜学梅派融入自己的理解,深得其中三昧。“端阳”一场的反四平调是其独创,清新秀丽。1983年杜近芳与大嗓小生(当然其本工是老生)李光合作,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将此剧拍摄为舞台艺术片。

赵燕侠:戏迷最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她那段汉调二黄“亲儿的脸,吻儿的腮”,这也是赵派(如果承认存在这样一个流派的话)最有名的唱段,也确实是她本人的“专利”,因为此系50年代末田汉专门为她编写的唱词(原来只是几句二黄散板)。母子分别,确实感人至深!

李炳淑:当昔日的无产阶级革命女将江水英身着罗衫,驾彩云离却了峨眉仙山来到临安观看人世间这美好的湖山时,轰动了整个中国,所以自然而然地获得当年的“金鸡“、“百花“大奖。其实更成功的不如说是电影中特技的运用,20年前在一部戏曲片中如此大胆地使用特技确实是一大突破。这部电影太有名了,以至于杜近芳那部迄今几乎无人知晓。(杜的影片在时间上迟了两年,大概是出于保存资料的目的)李炳淑的气质很好,但嗓音有些偏窄,有小嗓过多的毛病。(当年”旗手“就曾经指出过)。“训夫”导板后是散板,到“峨眉一蛇仙”后才转入原板,听来感觉很明快。

李维康:90年代初期李维康和叶少兰在京也演出过此剧。维康在“断桥”大段唱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演唱特色(同时也是时代特色),听来淋漓尽致。南梆子导板过门后起唱“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”,“剑”字高耸入云,底下是四句南梆子,然后转入原板(南梆子转原板的例子在梅兰芳的《穆桂英挂帅》的最后一场有体现),避免了连唱12句原板的沉闷气氛。另外在此戏的唱腔中,为了塑造白素贞的感人形象,李维康大胆化入了程派的幽咽婉转之音,这可以很明显地听出来,但又非常自然贴切。(《李维康唱腔精选》中收入其中盗仙草一段西皮快板和断桥一段流水,其中“在坟边栽上相思树苗”之“边”的拖音,以及“你忍心叫我断肠”之“心”的尾腔,处理得非常巧妙,可见李本人也对此很满意)唱腔永远为人物服务,李维康不愧为伟大的革新家。

张火丁:程派的白娘子是世纪末推出的新产品,用程腔塑造“这一个”,张火丁的勇气的确可嘉。但似乎程派的白娘子认同程度到底不如梅、张的大。

赵秀君:新编的《金、断、雷》没有看过,但新年晚会听了一大段西皮二六,感觉唱腔上没有大问题,唯唱词琐碎,如“使我难堪”、“上了贼船”等大白话比比皆是,毫无品位可言。田汉原作的文学性荡然无存,令人疑心是从地方戏里窃来的唱词。

本贴由维康迷于2002年1月20日12:42:58在乐趣园〖中国京剧论坛〗发表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